首页 > 武侠 > 寻情仙使 > 分节阅读 288

分节阅读 288(2/2)

目录

当然,还有那么四五股神念,肆无忌惮地在四周游走,无心真君也不能驱逐邵真人的神念就投过来了,他能怎么样

还有几股,其间相距并不远,明显是英王府的供奉,相互倚仗着。

但是不管怎么说,偷听的人少了很多,这就是无心真君现身的意义不够资格听的,就滚远一点。

说了这句话之后,他就放出一张藤椅,大喇喇地坐下,摸出一个小酒葫芦来,有滋有味地喝了起来。

宁致远的眉头皱一下,“你看,无心真君也在,我不可能骗你,天家确实没有害英王的意思,或许有小人从中挑拨,以期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永生笑了起来,“早是这种态度,又怎么会有这么多麻烦”

我又不是天家,宁致远翻个白眼,但是这话,不合适当着无心真君的面说,“目前内忧外患,天家想尽早解除这个误会。”

“内忧外患”李永生笑了起来,“我不觉得啊,都是攥着拳头让对方猜,感觉从容得很。”

“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宁致远的脸黑了下来,“天家一直很看重你的,你这个态度,有点对不住天家。”

李永生又笑,“原来天家做得没问题,是我做错了。”

这货的嘴咋这么毒呢宁致远也懒得跟他斗嘴了,“天家很有解决问题的诚意。”

李永生也有点不耐烦了,“有诚意的话,你就说点实在的吧。”

我说得还不够实在吗宁致远的眉头扬一扬,“嗯,这样吧英王殿下想要得到什么,你尽管提好了,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去问殿下也行。”

“我不需要问殿下,我也代表不了什么,”李永生断然回答,然后他笑一笑,“原本你就不是跟我说话,不过我还是建议一点诚意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宁公公你只说天家有诚意,诚意在哪里呢”

宁致远沉默半晌,出声发话,“世袭亲王如何”

中土国的规矩,亲王不可世袭,下一代就是郡王,世子自动承袭郡王,如果某个亲王立了功劳或者能划拉出来点立功的理由,下一代就可以多封一两个郡王。

爵位递退,是中土国的特色,但是也有世袭罔替的,比如说巴蜀的镇南公就属于那种,当然,说是世袭罔替,出点什么问题,该撸照撸,甚至可能引来针对性的设计。

但是不管怎么说,哪怕只能出两代亲王,也好过只出一代。

天家能做出这样的承诺,这诚意也是相当足了。

世子听到偷窥的真人转述,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还是忍不住轻轻地攥了一下拳头。

当然,他也知道,决定权是在父王手上。

英王听闻之后,并没有表态,只是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若是在发生这么多事情之前,天家是这样的态度,他当然会知足了。

但是现在嘛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出行

说句实话,李永生挺腻歪掺乎这种事情的。

原本是该英王和今上坐在一起,私下商量的,结果现在是宁致远和他在商量。

宁御马好歹还是天家身边的近侍,他李某人掺乎进来,算怎么回事

而且身边还有真人在围观,真君更是索性坐到了旁边。

当然,这些人的存在,都是见证,不过李永生还是感觉不舒服。

可是考虑到永馨对这一世父王的情感,他还不得不硬着头皮撑下去,谁让宁致远就选了他做传声筒呢

事实上,李永生只是一个道具,宁御马是在隔空喊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英王不想进京,而天家出京并不方便,更别说目前的形势剑拔弩张,轻易出京容易遇刺不说,也有可能导致京师不稳。

不过,王不见王也不是坏事,起码出了什么纰漏,还有转圜的余地。

“世袭亲王”李永生沉吟一下,凭良心说,他觉得这个诚意真的不算小了。

但是一旦接受了这个诚意,且不说现场有这么多见证,以后天下人也都能知道,天家对英王的不薄,那么英王相当于是被束缚住了手脚。

当然,这世道最终是靠实力说话的,但是大义和民心向背,也是很重要的。

李永生很清楚这些,反正他也不可能替英王做主,于是微微一笑,“一开始就开出这样的条件,看起来还有得商量”

“哎呀,永生,我知道你想直说,也不能直到这个样子吧”宁致远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心说左右不是你的事儿,操心这么多做什么

不过凭良心说,这样的反应,符合天家交待的“速速安定英王”的宗旨。

英王听到他的回答,微微颔首,宁御马既然没有否认,那就确实是有得商量。

他想的比世子远,世袭亲王固然听起来不错,但如果一直是现在这种状态的亲王,随便什么跳梁小丑都敢在自己面前蹦跶,再加上很多莫名其妙的刺杀,那有个鸟毛的意思

这种可能会有吗不光有,可能性还很大,不见本朝开国十二公三十六侯,目前只剩下了两公三侯这也都是世袭罔替的。

哪怕是目前仅存的两公三侯,也是提心吊胆地活着,欺负一下黎庶尚可,根本不敢掺乎朝政。

一旦接受了这个世袭亲王,他受到欺负,可真的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了,英王以贤名著称,若是连立身的根本都丢掉了,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世袭亲王仅仅是听起来挺美。

李永生试探出还有得商量,就没再继续,而是说起了别的。

宁致远也不着急离开,心说我开出了价码,英王怎么着也得有个回应才对。

然而偏偏地,英王还就没有回应,当天下午就离开王府,视察封地去了。

京城的风云,却是愈演愈烈了,两天之后,上书的亲王达到了十一家,须知中土国本来就只有十七个亲王,其中还有三个亲王因为没有到十二岁,尚未离京。

明眼人知道,遇刺的亲王越来越多,有些没有遇刺的也掺乎进来,一来是想从天家那里获得些补偿,二来也是表示:我也遇刺了,所以其他人遇刺,不是我干的。

这是一种很奇葩的逻辑,不过亲王里从来也不缺少奇葩,奇葩到襄王那样的不多,但是能达到英王这种正常思维水平的,真的是寥寥无几。

对于亲王们的各种奇葩,历代天家在有意无意中,都在推波助澜蠢点好啊,民意口碑差点好啊,没人跟我抢位子。

反正亲王们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折腾,只要别碰红线,天家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趁着眼下的乱象,没准能浑水摸鱼。

今上对大多数亲王的反应都不太在意,那些小胳膊小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