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手遮天(2/2)
以上这些都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丁谓这时候的权势简直堪称如日中天。老皇帝驾崩了,新皇帝是个毛头小孩,皇太后是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妇道人家,而他丁谓则是朝堂上说一不二的大宰相。往大了说,这个时候的宋朝皇帝其实就是他丁谓,而且这种说法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新皇继位,大赦天下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例行项目,而文武群臣集体升官发财也是惯例:宰相丁谓加授司徒,宰相冯拯加授司空,枢密使曹利用加授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参知政事任中正加授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王曾加授礼部尚书,枢密副使钱惟演同加兵部尚书,枢密副使张士逊加授户部侍郎。
这份加官的名单自然是丁谓拟定的,他给自己封了个司徒,王曾对此就有些看不过去了。他找到丁谓,说道:“司徒这个顶级职衔已经空置了几十年了,你把它落到自己的头上就不怕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吗?”
王曾真的是大错特错了,他以为丁谓会像他一样是个知道要脸的人,但丁谓的脸皮早就练得比开封的城墙还要厚。对于王曾的这番质问,脸上毫无愠色的丁谓只是显得很有风度地一笑了之。
接下来,丁谓的举动让世人彻底看清了他到底是一个如何阴险狠毒的角色!
上面说到赵祯继位之后随即下诏大赦天下,但有些“罪人”却不在大赦之列,比如说寇准和李迪。他俩可都是背负着有罪之人的名头被外贬出京的,尤其是寇准,他的罪名可是“谋逆”。值此大赦天下,他们不出意外地被丁谓给排除在外,不但如此,丁谓还给他们准备一份“惊喜”。
这天丁谓将中书省的几位主官都召集到身边商量一件要事,虽然他习惯了独断行事,但有些事还是得走一个过场。
丁谓说道:“我觉得先帝驾崩有两个人应该被追责,要不是被他们给气着了,先帝未必会走得这么早。对,我说的就是寇准和李迪。我看干脆把寇准贬到雷州去,让他去当个司户参军好了,李迪罪孽轻一点,就贬他为衡州团练副使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丁谓此举简直是就是要把寇准和李迪追杀至死的节奏,尤其是寇准的贬所竟然是临海的雷州(今广东雷州),丁谓此举就差直接把寇准踹到海里去喂鱼了。曾经的宰相被如此不死不休地连续贬黜在宋朝的历史上可是从未有过的先河,即使放在唐朝也恐怕只有武则天贬黜长孙无忌可以与此相提并论。要知道,寇准此时已经是一个花甲老人了。
王曾再一次站起来表示反对,可丁谓立马狠狠地瞪了一眼王曾,而且这眼神中可谓是杀气腾腾。他对王曾阴冷地说道:“怎么?我说王曾啊,你这个当初把房子借给寇准居住的人还有异议不成?难道你真的也是寇准的同党?”
此言一出,王曾再不敢多说一个字,因为在寇准离京之前,他确实把自家的房子借给无处可居的寇准居住过一段时间。同党?李迪就是因为被说成是寇准的同党而惨遭丁谓的迫害,丁谓这话无疑就是在质问王曾是否也想享受一下李迪此时的待遇。这下连王曾都闭嘴了,其他人就更不敢开口说话。
丁谓随即命令知制诰宋绶草诏:贬道州司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户部侍郎、郓州知州李迪为衡州团练副使。而且,这份贬官文书还得像上次那样抄录给全国各个州县,甚至要让辽国人也知道这两人为何会再次被贬。
在寇准和李迪的贬官制里,丁谓分别给他们再又加了一个罪名,寇准是“为臣不忠”,而李迪则是“附下济恶”。当宋绶将这二人的贬官制拿给丁谓审阅时,没想到丁谓竟是勃然大怒。
他对宋绶吼道:“你宋绶作为知制诰怎么连个诏书都不会写了?你看看你这写的是什么?”
宋绶连忙认错:“还请宰相大人示下!”
大才子丁谓气不打一处来,他抓起笔就在上面加了这么文采斐然的一句:尝丑徒干纪之际,属先皇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至沉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寇准和李迪罪行败露之时正是赵恒患病的时候,赵恒因为他俩所犯之事而变得病情加重,而赵恒最后就是被这两个逆臣给活活气死的!
就此,寇准和李迪不但背负了一个“逆臣”的罪名,另外还被指控“间接弑君”。这几乎就是彻底地将此二人给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丁谓之阴毒和凶残由此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